化隆县自古至明末时期为羌人、鲜卑人、吐谷浑人、吐蕃人、蒙古人聚居。其中藏族是土著居民,他们多为“逐水草而游牧”,很少经营农、工、商业。明末清初,财政开支其它民族的入境定居,农工商业才逐渐兴起。清乾隆九年(1744年),设置巴燕戎格厅,招募回、汉等各处饥民垦荒造田,改京戏了单纯的畜牧业生产,并从此走上了以农业为主,农、林、牧、工、商综合发展的经济轨道。在漫长的历史发慌过程中,化隆各族人民一直团结和睦、荣辱与共,互相学习,互相吸收融合,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回族为主,汉、藏、撒拉等多种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区,各族人民一起开发和建设着自己的家园。但由于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,人民的物质生活贫困,文化生活落后。解放后,1954年成立了化隆回族自治县。多年业,全县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,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,齐心协力,团结奋斗,贫穷落后的化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得到了很大提高。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,随着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逐步落实,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。 |